槍桿子裡出政權,槍桿子裡也出強權,在亂世的法則裡,有槍才能當王,誰的拳頭硬,誰就能更好的生,甚至能左右別人的生活。電影《血鑽》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在一把一把的AK和M15中過渡的,無論是開頭叛軍屠殺平民,還是中間穿插的主角們冒險的逃亡情節,以及末段的政府軍和叛軍的槍戰,都是一種慘烈,真實的表現。
  
  
  
  電影主旨是講述抗議對於非洲的資源非法出口,倘若是由攝像機直接面對這些苦難的話,那便又是一部湮滅於眾多灰塵中的紀錄片,無人問津,所以影片採用的是雙主角,由一個「本地人」的敘述加上一個「外鄉人」的視角,這使條理更加流暢,會讓觀眾更能接受,當然,所有的災難除非你親身去試過,一切的媒介手段都不可能還原它百分之百的原貌。電影在某些方面挖掘展現的還不夠,也尚在情理之中。
  
  
  
  美麗的非洲大陸歷來多災多難,在我看來這塊土地透露著神秘和古怪,歷史悠久卻沒有出現一個重量級的國家,資源豐富卻遍地貧瘠,從著名的黑奴貿易到近代的每逢大戰便被瓜分,貼上一塊一塊殖民地的標籤,非洲大陸備受欺凌。
  
  
  
  影片的故事背景是九十年代的一個內戰國家,名為《血鑽》,意思是指非法擁有戰時所在地區的鑽石資源並牟以私利,事實上關於非洲的資源又有哪些不是沾染上非洲人民的血和淚.
  
  
  
  影片男主角之一的黑人所羅門,擁有一個貧窮但幸福的家,在遭到叛軍襲擊之後,所羅門與家人失散,隨後他又被擄到開採場開採鑽石,期間私藏了一顆上等寶石並以此作為尋找家人的條件。所羅門代表的是多數的非洲人民,身似浮萍卻又如石頭中的種子一樣頑強堅毅。
  
  
  
  男主角之二的浪子丹尼阿徹,本是一個退役的傭兵,受雇於某組織的中轉商人,機緣巧合下得知了所羅門有一顆好寶石,私慾和貪念促使著阿徹跟上所羅門一起踏上尋找鑽石的旅程。就人物本身而言,阿徹是有罪的,因為他通過走私戰時地區的鑽石獲得暴利後再來資助這個地區的戰爭,某種意義上講,阿徹就是導致所羅門家園被毀的元兇,當電影結尾阿徹拿到了歷經艱險的寶石後也只不過是端詳了一會又還給所羅門,臉上惟有苦笑,此刻最重要的不是寶石,而是阿徹完成了他的自我贖罪。整部電影在結尾處得到兩處昇華,浪子阿徹得以回頭,這是道義上的昇華,此為一也。
  
  
  
  電影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女主角麥蒂,麥蒂是一個戰地記者也是一個人道救援者,為了揭露血鑽的罪惡而苦於搜集證據,為了證據也為了幫助所羅門,麥蒂也和阿徹他們一起冒險。
  
  
  
  電影的主題很沉重,似乎有些不利於感情戲的發展,因此,從麥蒂和阿徹相識到相交都是寥寥幾筆一帶而過,直到影片尾聲,阿徹臨終前的與麥蒂的通話,那穿越了千山萬水,穿越了無數電波的聲音抵達到耳邊只是一句「我希望你能在這裡」不是情話但勝似情話的句子。
  
  
  
  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前回撥幾度,在那個上校的營地裡,阿徹和麥蒂即將分離,阿徹目送麥蒂上飛機,沒有難捨難分的擁抱親吻,沒有海誓山盟的諾言,只有如知己般的理解。
  
  
  
  他說:沒有這顆寶石我離開不了這裡。她理解,因為鑽石是他重獲新生的鑰匙。她說:我要揭露這個罪惡,中止戰爭。他理解,因為同樣背景的他們都明白戰爭會給一個人帶來的痛苦。
  
  
  
  最終,麥蒂拿著阿徹提供的證據和所羅門的作證讓真相大白天下,而阿徹也拿到了寶石並獲得新生。全片不著痕跡的感情戲在結尾處得以昇華,這是情感上的昇華,此為二也。相信觀者看到這裡很少有不感動的吧。
  
  
  
  寫到這裡,我想說說阿徹的飾演者萬年老正太——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很多人認識萊昂納多都是通過那部世紀經典《泰坦尼克號》,那時候的奶油小生在血鑽裡成功轉型成了幾分神似的硬漢形象,眼神還是同樣憂鬱,但臉龐已不再稚嫩,演技磨練的愈加出眾,而不是最初的華而不實,祝福LEO。
  
  
  
  大致劇情已完,接著談談我看完後發現的亮點。本片涉及了很多爭議,敏感話題,在其他國家上映都有明確的觀看限制等級。
  
  
  
  電影中出現了多處「童子軍」的畫面,而當影片行至中段時,三位主人公路過一個土著人自衛部落,那撲面而來的世外桃源讓人驚艷,是如何的不染微塵,且看我仔細道來:「伴隨著兒童輕快的嬉戲聲,那一抹翠綠被撥開,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磚石結構的房子,夕陽的餘暉照在屋頂上,門前的院子裡孩子們正在玩耍踢球,看見來人了,孩子們都圍上來,熱情的詢問著遠方的客人來自哪裡?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臉感染了每個來客,這便是溫暖的感覺。」
  
  
  
  竊以為本片導演肯定讀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要不然怎麼會在電影中設計一個如此獨具匠心的「小桃源」情節,與外面的氛圍完全不同,這裡沒有AK,沒有毒品,沒有仇恨,這裡只有快樂。這是一個當地土著老頭開辦的集收容所,學校於一體的地方,收容那些由於戰亂無家可歸的孩子。這裡有它自有的發展節奏,和外界毫不搭邊。如果沒有這個場面的對比,那麼本片的涵義就會下降很多,至少讓觀者對於「童子軍」的感覺不會很深刻。
  
  
  
  電影說的差不多了,套用影片中一句台詞來當結尾吧。「ThisisAfrica」,這就是非洲,殘酷又多情的非洲。
  
  




  
  【責任編輯:蘭亭書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vinalid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